資料來源: iRead

台灣電影 :政治、經濟、美學 (1949-1994)

本書前用了五年時間,……在電影這個領域裡,這是個空前的創舉,恐怕為寫一本書所花的精力,在別的領域裡也不多見。本書之成可以說是處處有來源,字字有根據,在中國電影事業長河中,這段台灣史,不僅彌足珍貴,簡足以傲人。……對一個與台灣同步成長的筆者來說,書中每一情節,每一分析,都深深牽動我們的感奮與哀傷,那些淚水與卑語,不只是代表電影的旅程,其實是整個時代、文化與社會。過去,學問皓首窮經;現在,要資料庫開始。盧非易教授耗費五年建立了雷影資料庫,他自己盡閱台灣電影史料數十萬筆,有如一位走遍名川大山的畫家,胸中自力丘壑。……其寫作風格有如江河史詩,每一章開頭先把讀者釘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,然後逐漸拉高鏡頭,壯闊勁烈又兼具優雅華麗,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。……讀罷本書,心頭的感動可以濃縮成一句話:盧教授寫出了台灣電影的紅樓夢。本書是第一本從光復以來社會政經美學變遷角度,論述台灣電影的發展和濱變,旁徵博引,約繁為簡,脈絡分明,舉證詳實,數字精確……。國產影片市場越縮越小,產業界人士交相指責的聲浪越來越大。歷史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,唯有加寬加深我們的視野,才能窺見承先吞後的宿命。斯待本書作伴我們走向另一個台灣電影文化的高峰。盧非易先生著作,資料豐富,論點精闢,為台灣電影史研究結晶,並對傳播史研究樹立典範……。●
來源: iRead
盧非易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視學院藝術碩士,曾任電視節目編導、製作人,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。長期從事 電影電視學術研究,並建立『台灣電影多媒體資料庫與網路系統』(http://cinema.nccu.edu.tw)。相關著成如:《有(限)線電視、無(線)限文化》、《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》、《台灣電影研究與文獻出版概況》、《台灣電影紀初稿》、《台灣新聞/紀錄片片目初稿》等書。此外,並從事文學創作,獲聯合報小說獎、時報文學多次,著有小說集《日光男孩》與金鼎獎推薦之散文集《飲食男》。
來源: iRead
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