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,中國的母親之河。長江的水不但帶來富饒的灌溉,也孕育出豐富的人文。台灣江源探險隊,深入既美麗又危險的凍原--長江源,完成探險創舉,從江源跋山涉水到崇明島。由擅寫報導文學的韓韓,以文學融合科學的方式加以詮釋。加上名畫家楊恩生的畫作及孫建軍的攝影,展現長江磅礡的氣勢及珍貴的江源實景。認識長江,是人類與大自然改善關係,協調共處的第一步。 長江,她由唐古拉山姜迪如冰川源起,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,穿過山高谷深的橫斷山脈,劈開重巒疊嶂的雲貴高原,流經丘陵起伏的四川盆地,切穿雄偉壯麗的三峽,之後,一瀉千里,馳騁在開闊平坦的平原,浩浩蕩蕩注入東海。她,像一條蜿蜓的巨龍,橫貫中華大地。這條世界四大河流中唯一未經他國的巨川,以她磅礡的氣勢,悠久的歷史,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象徵。古往今來,長江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為她歌頌讚美,也吸引了不少當代探險隊去探索她的奧秘。近代,更有不知多少研究的學者專家,為她付出青春,長出白髮。 我深知鎖定寫長江真是一件自討苦吃的事。如果我有足夠的時間和財力,應該組成一支包括歷史人文、植被、野生物、地形地貌、地質、水文、氣候...的學者專家隊伍,花上數年光陰,沿江自上而下,沿途一邊做自然資源田野考察,一方面紀錄各種風土人情民俗異聞,交匯融合之後,這樣集大成的創作,才夠週全完備,才夠稱得上可大可久。 而我們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和經費情況下,如何能完成這個雄心壯志? 我所擁有的只有一枝禿筆,還有一顆熾熱的心。可是,我知道,大陸學術機構的角落裡,一定埋藏著許多鮮為人知,卻珍貴異常的各種有關長江的科學考證資料、圖冊、出版品,正等著我去發掘。 為了寫長江,進出大陸多次,每到一處一定拜訪當地的學術機構。以南京為例,前後我一共走了三趟,前面兩次都一頭栽進南京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,訪談教授,並在他們的動物標本室裡,打燈光挪桌椅,工作整天,以致連南京大橋都緣慳一面。第三次我走水路由武漢坐江輪順流而下,傍晚華燈初上時分,江輪由南京大橋下緩緩而過,算是真正見識了長江第一大橋的廬山真面目。
來源: iRead
來源: iRead
韓韓◎一九六二年以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」專欄獲報導文學類金鼎獎◎是最早致力於台灣自然保育的作家之一◎創辦《大自然季刊》並獲最佳主編及最佳雜誌二項金鼎獎◎著有《有女懷鄉》、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(與馬以工合著)、《在我們的土地上,觀鳥》、《中國玻璃》等書。 繪圖者簡介楊恩生(名畫家,本書圖片由楊恩生策劃)◎多次獲國內外各大美展水彩首獎◎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。◎並為交通部郵政總局規劃及繪製多套郵票◎三度入選國外Bird in Art 專題展覽,出版有二十餘本畫作。◎長江探源之行,使其日後繪畫風格產生極大的改變。 攝影者簡介孫建軍
來源: iRead
來源: iRead
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