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 iRead

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 :動力人類學和結構人類學的互補.貢獻與不足

本書透過分析佛洛伊德及李維史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,闡述佛洛伊德的動態人類學與李維史陀的結構人類學。此書對動力理論與結構分析的沉穩解析,對人類現況的完全觀點,有兩大重要斬獲,首先是以潛意識基礎和人類的情緒關係的詮釋手法,以及擴展一般性社會及結構體系對個體分析的框架。李維史陀以社會結構範圍表達社會的壓力,是潛意識結構的直接表現,精湛完美的延展佛洛伊德的理論。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的理論相符之處在於:處理親屬關係與亂倫禁忌的比較,尤其是關於血親與姻親的思考步驟上。作者研究兩項「原始思維」的重要概念:圖騰與神話。透過圖騰組織與神話故事強調語法的結構規則,進行確實有效的結構分析。李維史陀強調故事的句法分析形式,忽略了神話動態立體觀點的詮釋方式卻正好與夢的心理分析類似。而神話分析的結構觀點,正好由佛洛伊德關於遺傳學與語義學的概念加以補充。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兩人的人類學研究基本觀點有著深層的接觸點,或許可說是構成整本作品的基礎核心:親屬關係與神話。在西方文明發展進程中,許多思想家、哲學家帶給西方社會與文化許多重大的影響,致力於分析理解人類的生活、風俗慣習、家庭,當中尤其重要的是關於人類學的課題。可並不是所有的學者受到大多數人重視與傾聽,更不可能獲致相同的成功與社會尊榮。但本書所論的兩位大師: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,真正理解人性,並深入明瞭人類的偉大與問題之處。
來源: iRead
AngelB.EspinaBarrio,1992年出版《文化人類學手冊》,有多國語譯本出版。1998-2005年任卡斯提亞雷昂與拉丁美洲叢集(1-7集)總編輯。現職為西班牙Salamanca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、拉丁美洲人類學博士班主任、社會人類學博士指導教授。譯者介紹:石雅如(SHINYaJu),1972年生,現為西班牙薩拉曼卡(Salamanca)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候選人。
來源: iRead
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