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 iRead

尋找黃金船 =Ship of gold in the deep blue sea

  • 作者: 金德
  • 其他作者: 范昱峰,
  • 出版: 臺北市 : 時報 1999[民88]
  • 版本: 初版.
  • 稽核項: 12, 280, 彩圖版[2] 面 :圖 ;21 公分.
  • 叢書名: 科學人文 ;9.
  • 標題: 打撈 , 海難 , 海底古物志 , 中美號輪船
  • ISBN: 9571329592 , 9789571329598
  • 附註: AP88 /AP890224. 譯自: Ship of gold in the deep blue sea.
  • 系統號: 005000427
  • 資料類型: 圖書
  • 讀者標籤: 需登入
  • 引用網址: 複製連結
滿載黃金的中美號在風暴裡沉沒,多少悲歡離合緩緩埋進深藍海中。失落百年的財富與悲壯歷史,終於被打撈出土──這是英雄冒險的經典故事,更是人類偉大的科技挑戰。《尋找黃金船》栩栩如生地呈現了美國籍豪華巨輪「中美號」的沉沒及重現的過程──跨越兩世紀的真實故事。書中的素材主要來自當事人的說明及媒體對事件的報導,作者先是娓娓道來在1857年9月份的3天中,船上的乘員如何遭遇颶風的打擊,又如何拚命地汲水,想拯救危在旦夕的船。這條敘事線,卻突然插入1980年代的驚人事件──在此事件中,才華洋溢的發明家湯米‧湯普森(Tommy Thompson)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︰他組織探險團,發現古船,並撈獲船上成千上百的金幣和金錠。「如果說『鐵達尼號』的沉沒是 20 世紀最大的船難,那麼 19 世紀最大的船難非『中美號』莫屬。」──《華盛頓郵報》 1857 年 9 月,航往紐約的「中美號」在南加州外海遇到颶風、遭惡浪吞噬。船上旅客所攜帶的21噸黃金也隨船沉沒。「中美號」是一艘裝有蒸汽機和木造側輪的汽船,有三個艙面和三根桅杆,排水量 2141 噸,長 278 呎,闊 40 呎,深 30 呎,航速平均 10 節。全船的主要動力來自兩部巨大的蒸汽引擎,它的活塞行程長達10呎,轉動有3層樓高度的側輪。「中美號」船長賀登( William Lewis Herndon )是海軍軍官,他是首位探險亞馬遜流域的美國人,因而聞名國際。「中美號」的罹難者和獲救乘員分別來自 12 個不同的國家、美國 30 餘州,如:表演事業正值巔峰的音樂家兼演員比利.博區及新婚妻子;德高望重的蒙森法官;結婚當日便離開加州的安索及愛德琳.伊士登夫婦。 1857 年 9 月 8 日星期二,「中美號」離開哈瓦那。星期四他們行經暴風眼,遭遇一場「最猛烈、狂暴的暴風雨」(Charleston Daily Courier)。「中美號」奮力抵抗颶風和 35 呎高的巨浪,海水灌進了船艙,冷卻了蒸汽引擎。星期五時,引擎完全無法運作,側輪也停止轉動,「中美號」開始在海上漂流。60 名婦孺瑟縮在船艙內,500 名男子不停地舀水,但怒海仍佔了上風,他們聽得見主甲板下激盪的水聲。賀登船長將婦孺垂懸到救生艇中。由水手划槳護送婦孺到附近同樣遭遇重創的一艘商船上。 夜幕來臨時,賀登站在船橋上,「中美號」下沉時形成的渦流,吞噬了 300 名男子,包括賀登。其餘的人,在缺糧斷水、日以繼夜地汲水工作之後,只能攀著船隻的殘骸隨波逐流。49 名的幸運者在夜半之際,被經過附近的船隻救起。次日,「中美號」事件震驚了美國各界,它不僅是當時美國史上最慘烈的船難;所損失的黃金之鉅,也連帶影響了美國日後的經濟。「有史以來所發現的最大寶藏。」──《LIFE》1989 年,來自俄亥俄州的年輕工程師湯米.湯普森( Tommy Thompson ),耗時多年籌募民間資金成立「哥倫布──美國發現集團」(以下簡稱「哥─美集團」),研發深海探測技術,克服重重困難發現「中美號」沉船地點。 據法院調查,有關打撈海底沉寶的案例,只有兩例工作超過 1 個月。從 1986 年到 1992 年,哥─美集團在海上工作 487 天,工作人員分成兩班,每班工作 12 小時,累計多達 40 萬工時,成本幾達 850 萬美元;而工作的難度及危險度更是難以想像。湯普森所發明的水下載具「尼摩號」,高度超過 7 呎,寬 5 呎,長 15 呎;加上它的 9 支機械臂、望遠鏡頭支架、立體影像拍攝播放設備、7 部攝影機、兩部照相機等裝備,重達6 噸。 哥─美集團除了發現價值數億元之鉅的黃金,也敲開了深海寶庫的神祕之門,促使人類對水下世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──水封百餘年的書報、衣物、器皿,不可思議地仍然完好無初;新品種的特大章魚,長達6呎半,牠的觸手排列和吸管構造不同於所有已知的章魚;長達 22 呎的大鯊魚,紀錄中最長的只有3呎半,被「鯊魚女士」克拉課博士鑑定為格陵蘭鯊魚;全新品種的深海木頭蟲,粗如雪茄,此發現推翻了專吃木頭的海蟲只能生存於淺海的說法。他們發現的財富不只是堆疊在船骸間的黃金,還有深海取之不竭的無窮資源。 誠如一生熱愛探險的劉其偉所言:「本書不但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尋寶故事,也是極佳的傳記文學;它融合了歷史、科學、教育和探險,更展現榮耀、浪漫、壯烈、永恆等美好特質。」 ●
來源: iRead
蓋瑞.金德( Gary Kinder )為知名報導文學作家,從 1987 年開始蒐集本書資料,還曾經在 1989 年湯普森公開發現時、登上工作母船實地參觀。耗時 10 年,鉅細靡遺地蒐證、訪問船難生還者的後裔,將「中美號」的沉船始末及重見天日的經過呈現在本書中。除本書外,尚著有暢銷書《VICTIM》和《LIGHT YEARS》。 ●譯者簡介 范昱峰1940 年出生於台灣嘉義,台大外文系畢業,任職教育界,現已退休,專事譯作。 ●導讀者簡介 劉其偉( LIU‧MAX )1912 年生,早年留學日本,攻讀電機工程,歷任台電、台金、台糖及軍事工程局工程師;退休後從事繪畫及文化人類學工作,並在中原、東海及國立藝術學院傳研所執教。廿多年來,常為台灣各博物館組隊至偏遠地區,蒐集原始文物。素有畫壇老頑童之稱的劉其偉,集工程師、人類學者、探險家、畫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,除了豐富的畫作之外,著作甚豐,有《野生動物──上帝的劇本》、《文化探險──業餘人類學入門》等著作出版。 ●
來源: iRead
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