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藝術只是政府的責任嗎? 藝術觀眾的規劃和研究重要嗎? 如何將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企劃方案? 這是一本你我絕對不可錯過的專書 文化需要時間的累積與孕育,不斷成長、豐富、交流和傳承,才能深化與豐富其內涵。因此文化建設必須兼顧保存、創新與發揚,形塑文化的特色呈現豐美的內涵,而科際與文化藝術的結合,運用網路建構文化資料庫與世界各國接軌,全面提供國際文化交流與民眾對藝術的參與和學習,使藝術和生活密切結合。 本書共分為六篇,分別為「政府篇」、「資金篇」、「觀眾篇」、「企劃與行銷篇」、「傳播媒體篇」與「網際網路篇」,從目前我國及各國的文化行政組織開始談論,接著有公私部門和基金會的補助、文化閱聽眾的調查,再進而到實際企劃且執行的具體方案,最後行銷的中介者、平臺──傳播媒體及網際網路來探討文化藝術在未來的發展及運作,可供大眾參考與探究。 再版序 本書自2002年10月首次出版,直至此次完成3版修訂,8年多的時間歷經3次改版,雖稱不上更迭頻繁,但以原序中所曾列舉的藝術管理相關研究所,對照今日台灣高等教育的實境,則可發現「藝術管理」相關研究所(乃至於學系)在數量上的明顯增加,已使「藝術管理」的學術身分以及工作者的專業地位日獲確立。 過去這些年,除了台灣新增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(行銷及產業組)、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、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(含碩士班)、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(含碩士班)、國立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(含碩士班)….等學術單位外,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,也從北京到上海,沿岸至內陸,積極且快速地設置了中央戲劇學院藝術管理系、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、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系、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系、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、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….等學系及碩士班,同時還於2005年成立了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(該學會係一全國性高等院校藝術管理專業學會,會員單位包括已設立藝術管理、藝術策劃、藝術傳播、藝術行銷、藝術經濟、藝術商務等專業的60餘所高等院校)。 是以,從筆者開始接觸藝術管理的1982年起,至本書於2011年的第三版發行,藝術管理的發展與變動速度之快,早已超越筆者在29年前對此專業的原有想像。滄海桑田,猶記得當年中文藝術管理專書的付之闕如,今日則得蒙讀者與五南圖書的支持,讓筆者等可以將歷來所學與經驗轉化為文字,謹此特別鳴謝。在此同時,筆者也要感謝筆者之研究生助理何佳樺小姐。謝謝她那具效率與專業的表現,協助筆者得以在期限內完成此次的修訂工作。 夏學理 謹識於台北木柵 2011年1月21日
來源: Google Book
來源: Google Book
夏學理學歷:美國加州拉汶大學(ULV)公共行政學博士經歷: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兼文化行政學類召集人現任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(行銷及產業組)副教授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程副教授、國立臺灣大學創意產業學程兼任副教授陳亞平學歷: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社會與大眾傳播碩士現職:統一超商整合行銷部周一彤學歷: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、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學士現職: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助理研究員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兼任講師陳曼玲學歷: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、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經歷:中央日報記者、龍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現職: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公關傳播組組長、評鑑雙月刊主編鄭美華學歷: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、澳洲雪梨大學公共行政暨媒體傳播研究現職: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專任助理教授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兼任助理教授、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中華民國華夏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、中華民國華夏行政學會副理事長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方顗茹學歷: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藝術管理碩士現職: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、美國基督教効力會基督書院音樂系、康寧護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、箴言、詩篇聖樂發揚協會暨聖樂團公關&企畫宣傳
來源: iRead
來源: iRead
評分